香港“高才通”造假案频发背后
香港律师邓智荣发现,被怀疑使用虚假文书申请香港居留计划的案件有增加的势头。今年4月,他的律师行一周内接到两起因申请“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下简称“高才通”)签证时提交虚假材料而被控犯罪的案件。
7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以下简称“入境处”)公布,首次发现犯罪集团安排中国内地居民以虚假学历等材料申请高才通签证,13名内地申请者和5名犯罪团伙成员被捕,初步推算总涉案金额达5500万港元。
高才通是内地居民最容易拿到的香港长期通行证,申请者只需满足学历或年薪要求,无须事先在香港找到工作。2022年推出至今,该项计划共收到近14万宗申请,约11万宗获批。
大量人才涌入香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灰色市场也被催生。《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自2024年中开始,香港特区政府不断改良高才通的申请和审核机制,但黑中介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上演与政府的“猫鼠游戏”。
刘薇是第一批高才通签证的申请者。她此前生活在深圳,和丈夫一起经营一家电子贸易公司。她有三个孩子,最大的马上要“小升初”,最小的也快要读小学。
刘薇申请高才通签证是为了孩子。在之前参加过的港校交流会上,她得知,如果父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平台母拿到香港身份,子女不仅可以进入香港的公立学校,享受优质的英语教育,未来还有机会通过香港DSE考试(即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又称“香港高考”)或华侨生联考等方式,进入知名大学,相当于多了一条压力小的赛道。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相关规定,高才通签证一旦获批,高才可以在保留内地户口的前提下,享受与香港本地居民同样的福利。高才的配偶及子女作为受养人,来港后也可以使用同等医疗和教育资源。
“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有一条路能让孩子轻松一点,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像刘薇一样,以获取子女教育便利为首要目标的申请者很多。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截至2023年9月底,高才们带来了近2.2万名未成年受养人,有相当比例进入了香港本地公办及资助学校。
刘薇和丈夫决定一同申请高才通B类签证。高才通签证分为三类,A类要求申请前年收入为250万港元及以上;B类和C类则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对工作经验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夫妻俩拥有中山大学的本科学历——这所学校在百强大学名单上,仅一周时间,签证就获批并发到了他们的邮箱中。
高才通计划吸引力巨大,推出仅三周,入境处便收到超过6200宗申请。但也因其申请门槛明确,造假者随之而来。
由于A类签证申请与申请者的收入挂钩,B、C类与申请者的学历挂钩,熟悉审核流程的中介,可以提供虚假的工作证明和社保流水,也可以伪造海外名校学历。
针对A类申请,一位移民行业从业者说,伪造银行流水和短期补税一度是主流方案。有中介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可与银行内部人员合作,从系统中将别人的真实流水调出来修改名字,并导出打印,这一证明文件可以通过高才通的在线%”。
目前,这一漏洞已经被堵上。2025年5月,入境处更新的政策框架显示,申请人需要在递交申请前的整个评税年度持续持有相关公司股份和年度收入。也就是说,申请人必须是公司至少一整年的长期股东,以此证明其申报的收入是长期经营所得,而非为申请签证临时产生的账面收入。多位中介表示,通过临时转股或补税伪造收入的漏洞基本被堵死,他们一般会转向让申请人通过伪造海外本科学历,申请高才通B类或C类签证。
门槛条件中的“全球百强大学”,经特区政府多次扩大名单后,涵括了海内外199所大学,其中内地共有23所大学上榜。一开始,入境处并不要求所有申请人提交学历认证文件,通常采用随机抽查形式进行核查。
2024年5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发现个别学生涉嫌以假学历申请入学,进而发起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全员彻查。同年6月,香港特区政府也在官网更新签证申请要求细则,高才通B、C类申请人必须递交相关学历认证文件,并提供可在相关网上平台进行验证的信息,确保学历真实性和申请合规性,不再接受仅有一张毕业证书的申请。
多位留学中介表示,内地本科学历需通过学信网统一的学历查询系统在线认证,基本没有造假空间。而海外高校学历则不然。
“山路哥”有15年的留学咨询从业经验,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最初的学历造假方式相对粗糙,多依赖修图软件篡改扫描件或伪造成绩单。即使申请人被随机抽查到了,被要求提交学历认证文件,但由于部分海外大学回函缓慢或以“隐私”为由不提供学生数据,导致部分假学历也能蒙混过关。
即便要提供可在网上平台进行验证的电子学历也不难,一些第三方学历认证机构不对认证内容负责,只需多支付两千到一万元费用,就能获得电子学历。
一位留学中介说,随着入境处对学历造假的关注升级,对于可能会被其重点关注的海外高校,中介已列出黑名单,继而选择排名百强边缘、分校/合作办学的海外院校,利用校名相似、授位主体复杂的模糊空间为客户伪造学历,实现短期内申请过关。
陈杰德在留学和移民行业工作多年,他说:“如果认为只有十多位造假者,那就是太小看这个行业了。申请涉及的东西是方方面面的,一旦作假,关键是如何让所有环节能够环环相扣,材料显得‘线日,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员为求职者提供协助。当日,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主办的“香港高才秋季招聘展览会2024”在香港尖沙咀社区会堂举行,来自地产发展、电信服务、公用事业及金融等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逾千个职位空缺。摄影/本刊记者 李志华
大儿子很快适应了香港的学校生活,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香港的学校普遍较小,老师亲切友好,家长可以和校长像朋友一样交谈,刘薇说,这是香港最值得她留恋的地方。
高才在香港找工作并不容易。获批的逾11万名高才主要集中在金融、IT等高门槛行业,本地雇主更倾向于聘用具备香港资历与人脉的人才,语言和专业牌照要求也让不少人难以入行。高才通计划推行一年后,2023年11月,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向5000名高才及家属发放问卷,在收到的近四成回复中,仅54%的受访者表示已就业。
一位移民顾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通过跨境电商代运营,部分中介还可以实现“两头骗”,既拿到客户的签证申请费用,又能申请政府为鼓励香港本地企业发展而设立的“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该基金的扶持方向之一是资助香港企业通过电商业务拓展内地市场,累计资助上限为100万元。
今年1月,刘薇获批了高才通的续签申请,新的逗留期限为一年。通常情况下,高才通续签采用“3+3”模式,即每次续签可获批逗留三年。尽管入境处助理处长翁荣桢今年在接受采访时澄清,“每次必定获批3年”是坊间常见的误解。但是在刘薇的理解中,这无异于入境处亮出的“黄牌警告”,如果接下来的一年,她没有成功向香港特区政府证明自己的贡献,很有可能断签。
入境处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诉求时表示,每一宗续签都会根据申请人对香港作出的实际贡献,得到严格审批和综合考量。
香港2022年的《施政报告》首次明确提到要更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并推出包括高才通计划在内的各项引人计划。仅看人口数量,目标已经超额完成。截至2025年6月底,近22万人才携同家人抵港,数目远超三年引入10.5万名人才的目标。其中高才通计划一项,申请和获批人数均为最多,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
根据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及香港教联会2024年的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平台调查,62%的受访者表示其18岁以下子女需要在香港就读中小学。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发言人表示,以受养人签证参加大学联合招生,由此申请香港本地学校的人数由2020/2021学年的约200人增至2024/2025学年申请的1048人,上升趋势明显。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其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其明确表示,政府会继续推行人才政策,确保香港人才竞争力。这份施政报告还提到,今天的香港正处于不可逆转的经济转型期,且“转型是迈向经济更强大的必经过程”。在世界人才流动的循环中,如何迈过“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香港同时面对挑战和机遇。